HOWTRUE 好厝 - 投資理財知識社群

  • 首頁
  • 關於我們
  • 理財小知識
    • 理財投資心理測驗
    • 投資理財雜症
    • Blog
  • 財商教室
    • 系列課程
    • 上班族投資學 - 近期上線
    • 家庭理財規劃
  • 加入厝迷
  • 首頁
  • 關於我們
  • 理財小知識
    • 理財投資心理測驗
    • 投資理財雜症
    • Blog
  • 財商教室
    • 系列課程
    • 上班族投資學 - 近期上線
    • 家庭理財規劃
  • 加入厝迷

好厝 HOWTRUE BLOG

台灣都更已死?永春都更案是法院認證的少數暴力?

1/2/2018

0 評論

 

家,不賣也不拆!釘子戶始終如一的堅持

圖片
(圖片來源:台灣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粉絲專頁)


之前文林苑王家以「這是要傳給我小孩的祖厝」「家,不賣也不拆!」等等訴求,引發許多人的共鳴與同情。而永春案中的不同意戶則曾提出釋憲,大法官也做出「釋字第 709 號」,認為《都市更新條例》部分違憲。


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吳寶田:北市潛在都更效益10兆


「都市更新」的初衷其實是為了促進都市土地有計畫的再開發利用,復甦都市機能,改善市容和居住環境,處理老舊房屋的結構安全,增進公共利益。但相信更吸引人的是台北市30年以上屋齡超過55萬戶、每戶價值以平均1,500萬元來估計,都市更新的潛在經濟效益就高達8∼10兆元。這數字或許有些誇張,但不可否認的是其中利益之龐大,也難怪都更關係人之間的拉扯及爭議永遠吵不完。


都更目前在台灣就是個理不完的爛帳,前有文林苑強拆爭議、現有永春案不同意戶勝訴,在法制不符社會期待下,不同意戶被強拆民宅的肉身擋挖土機,或99%同意戶被釘子戶綁架的我們只想回家,這些情形只會繼續上演。


在追求公共利益之外,人民的私有財產權該如何被保護?建商品質缺乏保障,簽約文件等資訊和條件無法公開透明,不同意戶的堅持是對抗貪婪還是擁抱貪婪?


如何結束亂象?我們就先從這次永春都更案的判決來談談吧!
圖片
(圖片來源:永春社區警察宿舍都更同意戶自救會粉絲專頁)

歷時長達16年,前日最高行政法院對「永春都更案」作出北市府及森業營造敗訴的判決。
圖片
(圖片來源: 永春社區警察宿舍都更同意戶自救會粉絲專頁)

長路漫漫,同意戶回不了家的悲哀


永春社區警察宿舍都更同意戶自救會於8月3日發出聲明稿:
「本社區都市更新案原已核定,並動工多時,我們全體同意戶滿懷期待可以搬回新家,豈料最高行政法院竟然罔顧都市更新原意及全體同意戶之權益,判決臺北市政府敗訴!造成1戶釘子戶損害全體同意戶之局面,如今搬回新家的美夢又受到阻礙……」


原本去年九月已經開始動工,當時還邀請到台北市長柯P來剪綵,與同意戶們一同開心合照,似乎都更之路終於要走到盡頭,如今才發現是到頭來一場空。


恪遵正當法律程序,法院也有忠於司法的立場.
圖片
(圖片來源:司法院)


這是一份長達18頁的判決,其中有三個重點是導致北市府敗訴的原因:


1.因應不同意戶不願配合,建商逕行變更權利計畫,但變更差異過大,第二次變更計畫難以認為是第一次的延伸,理應重新提出新的計畫,故北市府直接同意變更的行政程序上有瑕疵。
2.不同意戶只能選擇同意戶已選完的剩餘建物,這樣的「建物選配方式」違背平等原則,對不同意戶構成不當限制,顯失公平。
3.「營建工程管理費」及「風險管理費」,在欠缺編列的必要性和理由說明不清,顯有違法。


然而,像是對於計畫是否差異過大的認定、1%的不同意戶阻礙99%同意戶的重建權利是否符合比例原則、「營建工程管理費」及「風險管理費」的定義與必要性如何合理界定等等,這些也是對於判決可以討論的地方。


簡言之,都更行政程序一步錯步步錯,被判敗訴並不意外。不過北市府認為這次遭撤的只是最後的行政處分,市府將針對最高行政法院要求補正的事項,儘速完備應有的程序。


看來這份判決並不是永春案的終點。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圖片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正公平合理,政府、建商、同意戶、不同意戶,想要同時滿足所有人是不可能的事,


說穿了,不過就是錢的問題。


長安西路被強拆案的屋主要求8800萬,永春案的不同意戶要求12.9億,而建商有自己委託的估價師,權利變換計畫也得經過政府機關代表組成的幹事會及專家、學者、教授、業界代表組成的審議會審查後才會通過,各方堅持自己認定的價碼,若公權力無法完整的伸張、都更條例的同意比例不調整、專業不動產估價師的估價結果不被尊重,都更怎麼會有搞頭?99%的同意戶被綁架,或是釘子戶被強拆的爭議只會一再上演。


假如有人願意花一百億買你家的地跟房子來都更,你還會在意是否留祖厝給小孩嗎?
​


0 評論

你口袋中消失的400億,柯文哲說的乳酪怎麼「做」出來的?(下)

1/2/2018

0 評論

 
圖片
(圖片來源:柯文哲FB粉絲專頁)

​這張圖是柯市府算出400億價差的前因後果,但真是如此嗎?我們一步一步解析問題在哪裡:

一、 公告現值250億≠市價250億

100元美金減80元新台幣不會等於20元美金,同樣的,有看《你口袋中消失的400億,柯文哲說的乳酪怎麼「做」出來的?(上)》便知道公告土地現值跟市價完全是兩碼子事,這價差換算顯然失真,而公保地的市價通常相較於一般建地低,但會遠高於公告現值或低於公告現值得視不同區域而定。

二、 樓地板面積(容積)需要施工建設才會產生價值
​

相信這個654億的市價是參考現有各區的實價登錄所換算出來的地價,但30.5公頃的「容積」本身是虛的,需要建造成建築物才會產生市值,並非我們踩在腳下扎實的土地,因此還需考量到扣除隱含的建築成本。.
圖片

​三、
時空背景、區域不同,移入容積的價值相同?

圖片
(資料日期106.03.31  資料來源:居住正義論壇IV會議手冊)

參考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的公式:
接受基地移入之容積=送出基地之土地面積×(申請容積移轉當期送出基地之公告土地現值/申請容積移轉當期接受基地之 公告土地現值)×接受基地之容積率


其中柯市府所提到的套利空間,是指最後一項「接受基地容積率」有問題。但,我先用國小學會的加減乘除移項法則整理上式重新檢視一下。


接受基地移入容積×(申請當期接受基地公告土地現值/接受基地容積率)=送出基地土地面積×申請當期送出基地公告土地現值。


這裡的「申請當期接受基地公告土地現值/接受基地容積率」相當於接受基地的單位樓地板面積的價格。所以左邊是跟政府購買容積的總價,右邊是建商買地賣給政府的總價。這時有趣了,如果公告土地現值真的等於市價,或者(公告土地現值/市價)是成等比的,那麼這個公式其實並沒有套利空間!
​

圖片

四、 同土地區塊的公告土地現值一樣,但容積率不同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台灣採區段地價,部分區域的鄰近土地包含不同使用分區類別,明明是不同的容積率公告土地現值卻是一樣的,並沒有反映差異,這也是造成套利空間的問題之一。癥結點在於公告土地現值的區塊比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大,而容積率是按該使用分區的類別而訂。
​

圖片

​就這次爭議來說,建商去找市價高於公告土地現值不多的地方,向地主用兩造同意的價格買公保地,然後再去換公告土地現值低於市價甚多的地方的容積,或者找同一公告土地現值,但容積率高的地方。



龐大的套利空間應該是這樣來的。


問題的根源不是這個公式,而是目前公告土地現值計算的系統性問題。


若起碼能做到這兩點:
1.公告土地現值以使用分區來制訂。
2.拉近公告土地現值與市價的距離。


相信想實現柯P打算消弭的套利空間並沒那麼困難!
​


0 評論

你口袋中消失的400億,柯文哲說的乳酪怎麼「做」出來的?(上)

1/2/2018

0 評論

 
圖片













(圖片來源:柯文哲FB)

我們的台北市大家長柯P這次又開新戰場啦!他在6/8晚間出席主持容積代金公民論壇,表示過去10年,北市府共核發143件容積移轉,取得9.29公頃公保地,公告現值約250億元;核給容積並產生30.5公頃容積(樓地板),市值約654億元,平均下來,每捐地1平方公尺,可獲得約3.2倍的容積。他相信,真正的地主也沒有拿到250億元,一定比這個數字更低,他問大家,這中間的價差400億元到哪裡去了?


哪尼?!相信看到這邊大部分的上班族們都頓時覺得不舒服了,每天辛苦工作汲汲營營還得繳稅給政府,怎麼別人可以空手一套就是400億?在開始講這段前因後果之前,先來翻譯一下柯P提到的這些專有名詞!


Q:容積是甚麼?
A:「容積」是指一塊建地可以蓋出建築物各樓層的樓地板面積總和有多大,容積率越高則建築的樓層也可相對提高,而容積率就容積除以基地面積再乘以百分比。但考慮到城市周邊基礎設施有限,及避免產生嚴重的空間壓迫感及日照不足的情形,各國對於容積率均有管制。


Q:公保地是指有被政府保險過的地,卡安心嗎?
A:完全不是!公保地是公共設施保留地的簡稱,指都市計畫規劃將來要做為道路、港埠、綠地、學校、社教機關及市場用地等機關預定用地,日後由政府徵收開發使用。土地一旦被編定為公共設施保留地,使用就受到限制,但是政府在租稅方面會有補償措施可以減輕持有人負擔。


Q:容積移轉要轉去哪?
A:簡而言之,容積移轉是指將一塊土地的部分或全部容積轉移到另一塊土地上,目前國內主要將容積移轉應用在三類土地使用的課題上:第一類是具保存價值的建築所定著之私有土地,如古蹟、紀念性建築物所座落的土地;第二類是提供作為公共開放空間使用之可建築土地;第三類是私有都市計畫公保地和既成道路。舉例來說,原本建商在50坪的建地受限法律規定容積率建蔽率等只能蓋10層樓,但容積移轉之後他可以蓋到12.13層。


圖片
(圖片來源:網路)


Q:為什麼有分公告土地現值、公告地價和市價,我家土地到底多值錢?
A:同樣一塊土地,其實有三種不同的價格,第一種是市價,也就是市場實際買賣的價格;第二種是公告土地現值,是由政府公告,用來課徵土地增值稅的依據,第三種是公告地價,也是由政府公告,用來課徵地價稅。這三種價格差異甚大,視土地地點價差可能差到4倍之多。


Q:如果改容積代金制跟以前差在哪?
A:
​

圖片









​日前北市議會決議仍沿用採取50%捐地、50%代金的雙軌制,暫不實施全容積代金制。


終於稍微了解柯市長想表達的意思了!但這些容積轉來轉去為什麼可以暴增這麼多價值?究竟400億這個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延伸閱讀:你口袋中消失的400億,柯文哲說的乳酪怎麼「做」出來的?(下)

0 評論

    類別

    全部
    不動產の秘辛
    商業新知
    外匯交易
    小麥的租屋經驗談
    投資理財雜談
    虛擬貨幣
    都市更新

    RSS 訂閱

    封存檔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如果你是第一次認識我們,
​歡迎先來體驗學習!
圖片
E-mail
service@howtrue.cc

​
Facebook粉絲頁
Howtrue好厝

服務條款
加入HOWTRUE厝迷